一、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是坐骨神經徑路和分布區疼痛的綜合征。絕大多數坐骨神經痛患者為繼發於坐骨神經局部及周圍結構的病變對坐骨神經的刺激、壓迫和損傷,有少數為原發性坐骨神經炎。
二、坐骨神經痛的原因。
臨床上常按病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坐骨神經炎,以坐骨神經炎為主,臨床上罕見,臨床上比較少見。坐骨神經通道主要受到鄰近組織病變的刺激、壓迫,或因糖尿病、痛風等全身性疾病。腰骶部先天性畸形、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結核、脊柱炎、坐骨神經盆腔出口狹窄等都是常見的原因。
繼發坐骨神經痛因鄰近病變壓迫或刺激而分為根性與幹性坐骨神經痛,分別指受壓部位在神經根還是在神經幹。根多見,以椎間盤突出為主。其他原因包括椎管腫瘤、椎體轉移病、腰椎結核病、腰椎管狹窄等。骨關節炎、骨盆腫瘤、妊娠期子宮壓迫、髓性關節炎、髖部創傷、糖尿病等疾病都會導致幹燥。
三、坐骨神經痛的表現。
疼痛感發生在腰、臀、向後,小腿和腳外側。活動性及牽拉也會加重疼痛。其體征是沿坐骨神經有壓痛,如臀部中心的臀點、臀部橫紋中心的臀下點、窩的膕點、腓腸肌中外踝部的局部壓痛和向下放射痛。
若病人平躺、下肢伸直,則病人側下肢可主動抬高,髖關節屈曲,膝關節仍伸直,下肢後沿坐骨神經一線疼痛受限,達不到70°,這是坐骨神經痛的典型體征,稱為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有少數小腿肌肉力量下降和小腿外皮膚感覺遲鈍,因為坐骨神經病變部位不同,症狀和體征表現可能有所不同。
治療坐骨神經痛。
一、對症治療:
臨床上不管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是什么,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減輕疼痛。
1.臥床休息。
劇烈疼痛時,患者應臥床休息,盡量減少患肢活動,避免負重。病情嚴重的患者應該使用腰圍,以減輕病灶組織的張力和反應性水腫,坐骨神經痛針灸。
2.藥物治療。
①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如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西樂保、雙氯酚酸(扶他林)等。應用最廣泛,適合大多數患者。它通常是治療這種疾病的首選藥物;②皮質類固醇藥物:強松、地塞米松等;③維生素,如維生素B1和B12;④脫水藥物20%甘露醇。
3.局部理療。
超短波、普魯卡因離子透人、紫外線等。可用於急性疼痛。減輕疼痛後,改用感應電、超短波、碘離子導人和各種熱療。
4.皮質激素硬膜外注射。
可減輕神經根周圍的炎症。醋酸潑尼松龍加利多卡因很常用。突出型和遊離型效率高(76%),膨出型效率低(26%)。此外,皮質激素硬膜外注射的療效與安慰劑相同。
5.神經阻滯。
經多種方法治療仍有劇烈疼痛的,可進行神經阻滯,根據病變部位和性質,可選擇骨硬膜外、椎管脊神經、椎管神經節、臀部坐骨神經幹等部位。